無量壽佛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Amitayus Empowerment Teaching

堪千 果碩仁波切 講授
法會時間:2012年11月18日
 
我們今天要授予的是薄伽梵長壽佛,或稱為阿彌陀佛灌頂,亦即長壽灌頂長壽佛灌頂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灌頂上師前行請說法的部分,另外一個部分是受灌弟子的部分。
 
灌頂上師前行說法的部分,在此之前,我們在今天早上就已經圓滿結束了。接下來是受灌弟子的部分,又分三個部分,第一是沐浴的部分(沐浴,表外清淨。),第二是頂禮的部分,第三是獻曼達拉的部分。目前,淋浴和漱口的部分、頂禮的部分,這兩個部分,我們已經結束了,現在是獻曼達拉的部分。我們在獻曼達拉的時候應該要觀想,就我們所在的這個場所,目前這個現場,要觀想成極樂淨土,我們以真實的西方淨土觀想。另外,應觀想灌頂上師長壽佛或稱阿彌陀佛無二。作為長壽佛來講,如同唐卡上面,我們可以看得到,身色是深紅色,雙手結定印,在雙手上面有長壽佛寶瓶。除了我們要這樣子觀想灌頂上師之外,上師右方壇城,也就是對生壇城,同樣也是長壽佛壇城。在這邊是對生壇城主要的法器,也就是長壽佛的一個寶瓶。雖然就外在看上去只是一個寶瓶,但是我們在觀想的時候也要觀想是佛的淨土。中央越量宮(越量宮。表度量、容量、莊嚴超越世俗之量。)這個地方是四方四門,具足所有壇城莊嚴,裡面裝滿了長壽寶瓶水。在供養曼達拉的時候,我們應該思維自他以及世出世間一切功德供養灌頂上師,以這樣的心情來獻供。獻供的目的是在領受今天的灌頂,請進行獻曼達拉。(獻曼達拉過程略)
 
我們今天是長壽佛灌頂。今天這個長壽佛灌頂加持,我們在坐的各位有沒有辦法領受,有沒有辦法獲得灌頂加持,這主要還是依賴於我們個人的起心動念,因此希望在坐的每一位生起好的起心動念。
 
我們無始以來在這個輪回當中,生死流轉已是無數次了。到今天為止,我們依然在輪回當中,我們並沒有解脫,沒有成佛。就今生這一生的狀況來講,我們目前的人身叫做暇滿人身:我們值遇了佛法,我們所遇的佛法也都是圓滿的教法;我們也遇到了很多位的善知識;就自身狀況來講,具有智慧,也具有決擇是非的能力;另外,對佛法僧的三寶也是很有信心的;如果把這一生當作輪回裡面的最後一生,進行這一生的修行,我們解脫、成佛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我們需要在這一生裡面好好的修行,而且所有的修行都要當下去實踐,不能把修行這件事情推到明天或以後。我們想著明天再來修行,明年再來修行,這樣把修行放到明天以後的一種心態是不對的。因為就今生的所有狀況來講,這就是最好的一個條件,我們具足了修行的所有的條件。因此,應該要把握這一生,而且要當下當下,就在今天,就要來好好地修行。
 
因為,雖然獲得了暇滿人身,但這個人身是無常的,有生死無常的現象將會發生,無常之後就會有各種的業力要去面對。以來生來講,幾乎都是由業力決定的。如果我們來生是在地獄當中,在地獄裡面,會有各種冷熱痛苦;如果是餓鬼道,有饑渴的痛苦;如果在畜生道,有生不由己、愚等等的苦難;如果我們來生做人,一樣也沒有辦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痛苦;如果在天道,雖然有各種的榮華富貴可以去享受,但是天道畢竟是在輪回當中,還是沒有辦法避免生死的這種現象。因此,我們應該要想,在這個輪回裡面,不管是如何圓滿的一件事情,總是有暇疵。而且輪回本身有生死流轉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依然沒有解脫,沒有成佛。
 
在這個輪回當中有各種的苦難。當無常來臨,我們去面對的業力和一切結果,我們要去面對的來生,這一切是苦難的,還是安樂幸福的呢?這是我們沒辦法去決定的。因此,我們這一生的修行就很重要,所以這一生就應該好好的修行,珍惜這一生,把重點都放在修行上面。這樣子的話,這一生的暇滿難得人身獲得了之後,可以讓這一生變得有意義,我們也可以朝著解脫成佛的這個方向邁進。
 
但是,我們個人的解脫是不夠的,因為在這個輪回裡面有無數的有情眾生,就這些有情來講,並不具足是非取捨的能力。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所有一切有情眾生,也都是自己的如母有情眾生。無論這些有情眾生曾經是否做過自己的父母,所有的有情眾生對自身來講,都是有恩德的。因此,對待有情眾生的時候就要有慈悲心、菩提心。我們本身無始以來,也生死流轉在輪回當中。因此,我們受過的恩惠也是無量的。但是,對我們來講,這些具恩的如母有情眾生,目前並不具足是非取捨智慧慈悲,這樣子的一些能力。因此,趣往解脫的同時,也應該想到所有輪回裡面的有情眾生
 
度脫有情眾生之前,要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責任。這一生我們具足了各種條件,暇滿人身的條件,是非取捨的條件,而且這一生所遇到的佛法大乘佛法,以大乘佛法的精神來講,就是要度脫一切有情眾生。但是我們也要去思維,目前就個人的狀況來看,並沒有能力去度化所有的有情眾生。因此,我們首先要發心,我們發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願意成佛,因為成佛了之後才有能力去圓滿所有利眾的所有事情。因此,應該思維自己為了利益有情眾生,可以成佛,成佛之後,可以實踐所有的言——也就是利益眾生的事業。我們今天在這裡傳授灌頂、參加灌頂,也是也需要這樣子的一個心態。我們應該思維,今天接受灌頂願意成佛,今後成佛成辦無量眾生的事業。這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接受灌頂的一個發心,一個起心動念。
 
假如說我們的這一生很短暫,那如果想要利益一切眾生,這個事情就來得很大了。我們單憑這麼短暫的一生是沒有辦法成就無量有情眾生的事業的。因此,我們在這裡接受灌頂,可以有這樣的心態:我們今天是長壽佛灌頂,經過長壽佛灌頂,我們可以獲得無量壽的功德,藉由長壽、無量壽,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有情眾生,行圓滿有情眾生的這些事業。
 
作為起心動念的部分,我們可以把以上各種內容進行思考。接下來是介紹今天灌頂的傳承。以長壽佛灌頂來講,傳承很多。我們今天這個傳承的祖師叫做佛母成就。當年,在西藏有一個叫做惹窮巴的大師,這位大師去了印度,祖師佛母成就把這個傳承的心要傳給了惹窮巴大師,惹窮巴大師從印度請回了長壽佛的傳承,之後又傳了下來。這個傳承的細節就不細說了。總之,一直傳到我們今天的灌頂上師這個地方。目前為止,就灌頂傳承而言,是一個清淨的傳承。(觀想壇城上師應許部分略)
 
接下來就是要受持菩提心,因為我們今天的灌頂法會大乘佛法的一個灌頂法會。作為密法來講,也是屬於大乘佛法。所有的修行都是以菩提心作為基礎來修的。同樣,我們在接受灌頂之前也是要受持菩薩戒,而所有戒的基礎是歸依
 
我們今天也是有新的尚未歸依的弟子,我們簡單的做一個歸依儀式。在歸依的時候,最最主要的就是我們自己答應自己從今往後要做一個佛教徒。也就是說,對於佛法信心,因此想做一個佛教徒。
 
我們需要歸依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一個有情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願望。作為得樂的願望來說,就是想要獲得究竟的安樂,這個就是我們最主要的一個想法。所謂究竟的安樂,就是解脫成佛,唯有解脫成佛才能獲得究竟的安樂。這就是我們要做佛教徒,我們要修行佛法的一個原因。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我們這一生就具有很多好的條件,具備暇滿難得的人身。而且,我們在這一生中,也遇到圓滿的教法,所有的因條件這麼好,如果不去做一個佛教徒,也是一個很可惜的事情。因此我們選擇了歸依,做為歸依最最主要的原因來講,一方面我們要獲得究竟的安樂,另一方面,我們目前這一生的因殊勝。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需要做一個佛教徒。
 
在做佛教徒的時候,歸依的对象就是佛法三寶。做為佛寶有哪些功德法寶僧寶又有哪些功德呢?佛法僧的功德,我們沒有辦法用凡夫的言語完全地表達。除了佛的功德我們沒有辦法表達清楚之外,登地菩薩十地菩薩他們的功德,他們利益眾生的這些事業,也是盡我們所有的評議而很難表達的。
 
三寶佛寶的身功德,一方面是極其廣大,一方面又十分甚深。這種深廣的功德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清楚,但是我們也可以依照通常所提到的來說,如同佛所說: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身功德,具足六十四種妙義妙音的語功德,具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的意功德。佛的意功德,具足一切相智,對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通達,無礙現觀一切諸法及諸有情。因此,佛的法報化,佛的三身功德,我們也可以如是來思維。
 
歸依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思維,作為佛來講,他遠離了所有的苦難,也遠離了超越了所有的恐懼。而且有能力可以救怙一切眾生。同時,佛也具足智慧功德和具足慈悲功德,而且這種慈悲對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此外,就利益眾生的層面來講,佛利益的眾生可以涉及到所有的有情眾生,這些都是要在歸依的時候可以去觀想的。總之,我們可以去想,佛具足了以上各種的功德,因此我選擇佛作為我的導師,我要去歸依佛法三寶
 
複次,我們為了解脫輪回,獲得解脫和一切相智的果位,決定需要三歸依,三歸依若不完全具足是不行的。有人說:我可以只歸依導師佛陀嗎?這是不夠的,因為只有歸依法寶,並依照法寶佛陀的語教來修行,才能夠獲得解脫和一切相智的果位。如果只是歸依佛寶,將無法達到這一目的。因此,我們要依佛陀所開示的法寶來修行。如法修行之後,現證解脫粗大煩惱的繫縛,成為聖補特伽羅,即聖僧伽,即真正意義上的僧寶。然後,繼續修行,斷除一切的煩惱惡業和分別念,現證大菩提,這時就成為佛聖者。因此我們說需要歸依三寶。此外,我們僅僅是自己歸依三寶,這是不夠的,應該想到由煩惱轉、造作種種惡業的有情,他們不知道如何修行,因此應該與一切有情一起歸依。總之,我們是決定需要三歸依的。
 
歸依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兩種心。一個是恐懼心,一個是信心。所謂恐懼心,即我們歸依之前對整個輪回有恐懼心、怖畏心,認定輪回是一個苦難的所在,想要從這個輪回裡面解脫出來。所謂信心,即當我們欲求解脫時,相信佛法三寶具有這種能力可以救怙我們,從佛法僧具有此種功德的層面,我們生出信心。所以,一方面對輪回有恐懼之心,一方面相信三寶功德。有了這兩種心之後,就可以做歸依。在歸依時,還要在此兩種心之上加上對所有有情眾生的發心,除了自身歸依之外,又需要去思維所有的有情眾生。我們自己帶領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歸依佛法三寶。(歸依過程略)
 
那通過以上的三次複頌,我們就歸依了佛門。所謂歸依佛門就是從今往後呢,我們變成了一個佛教徒。我們變成了佛教徒之後,要做什麼呢?就是要去做佛寶中所提到的,法寶中所提到的,僧寶中所提到的內容,要在自己的心裡面要去實踐。
 
在所有的歸依中,比佛陀世尊更為神聖的歸依處是我們沒有辦法找到的,找遍十方也沒有辦法找得到。因此,歸依了佛門之後,也就是入了真正的歸依歸依之後,同樣我們也要去念誦歸依文,三句歸依文,四句歸依文,念誦這些歸依文等同念誦所有的佛號,各個佛的佛號有很多,佛號的念誦和歸依文的念誦幾乎都是一樣的。因此,歸依文的部分,我們在自己有空的時候盡可能多去念誦。
 
另外,歸依功德是無量的。如同攝波羅密多論雲:「歸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也就是說,歸依功德如果有一個形體,有一個具體的樣子的話,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沒有辦法裝得下這個功德。這個是一個比喻,表示歸依功德無限的。歸依者在這一生往生之前可以憶念佛法三寶,生起對三寶信心,在這樣信心裡面往生的話,是不會墮入三塗苦的,這個也是歸依裡面所提到的一個功德。我們可以思惟如是各種的功德,然後對佛法三寶生起信心,這些都是歸依時和歸依後要去一生奉持的。在此之後,請弟子們各自發願。
 
在我們歸依了之後,不光是這一生的歸依以及來生的歸依,這一生結束了之後,在中陰身的時候,也是要做歸依,我們對佛法三寶生起絕對的信心,願佛法三寶在這一生中,在中陰身的時候,在來生的時候,都能護佑我們,我們剛剛也做了歸依的三次複頌。所以,歸依的部分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消業的部分,因為我們後面有受持菩薩戒的部份,因此歸依之後就是消業。消業,就是對過去所造作的惡業要生起後悔心,這是懺悔的一種方法,而且也要去想,從今往後不再造作更多的惡業,這個叫做持戒心。以這兩種心來做消業,消業之後就是隨喜功德隨喜分二,隨喜自己的部分及隨喜他人的功德
 
歸依,消業,隨喜,這三個部分結束。之後,就是受持菩提心,要持利益所有一切有情的這種心。來合掌複頌菩薩戒的句子。
 
菩提心並非是利益自己的一種心,而是一種利他心。這種利他心就是想到一切有情眾生對自身來講是有恩德的。因此,從恩德的層面去思維,我有責任去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把眾生放在首要的位置,然後以利益這些眾生作為考慮,這是在發菩提心。我們剛剛念誦了菩提心的這些句子,也希望我們內心生起這種利他心。(灌頂過程略)
 
我們今天接受了長壽佛灌頂。無論是長壽佛、無量壽或者阿彌陀佛,其實都是一樣的。無量壽是以報身佛來說的,其化身就叫做阿彌陀佛,叫做無量光。因此,無量壽無量光其實都是同一尊佛,從相貌來講,他們的莊嚴都是一樣的。除了有無量壽的長壽灌頂之外,作為化身佛的無量光或者是阿彌陀佛一樣也有長壽灌頂的傳承,過去本身也有阿彌陀佛灌頂阿彌陀佛灌頂也類似,是經由缽,缽裡面裝滿甘露,經由甘露來傳授甘露灌頂的。因此其實都是一樣的,長壽佛也好,阿彌陀佛也好,都是同一個性質。
 
結束灌頂回去之後,我們可以常常把長壽佛或者是阿彌陀佛觀想在我們的前方虛空,然後觀想所有的十方諸佛佛子,世出世間所有與壽有關的功德,都融入到長壽佛上,經由長壽佛再回到自己的身心。回到自己身心的時候,觀想在自己頂門、喉間、心間的地方有三種子字。經由這三種子字流下甘露,裝滿我們自己的身心,然後來念誦長壽佛語。
 
以上就是今天得到的灌頂
 
如果有中文的長壽佛廣軌,我們以後也可以念誦廣軌,如果沒有廣軌,我們用簡軌做這個功課也是可以的。念誦法本,最主要是要對這個法要生起信心,在實修的時候,做功課的時候,我們專注地來做,一心一意的來做,這個才是最主要的。
 
我們以後持十萬次的話,這是最好的。因此我們可以計畫慢慢地花一些時間,累積時間,累積次數,念誦十萬次。雖說是念誦十萬次,但十萬次以上當然就會更好,持誦語對消業是有幫忙的,對來生也有很大的利益。在往生之後,對往生西方淨土來說,這也是一個有利益的語。這也是上師的一個願望,請在坐的各位,如同剛剛我們所講的觀想,將無量壽佛觀想在前方,把三個種子觀想好,然後專注在這樣一個觀想上面來念誦累積十萬次。
 
我們在坐的各位弟子對佛法都是很有信心的,這種對佛法的虔誠,對佛法的用心,上師自己也是隨喜各位的這種信心、善心。
 
另外,我們目前在建的大慈普利寺已經蓋到一定的進度了,在這個過程裡面,有很多弟子也付出很多,包括時間、金錢以及各種的才華等等,付出得很多,對所有的這些弟子表示感謝,也隨喜他們的發心。目前我們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將來建成之後,最最主要的是讓大慈普利寺變成一個實修佛法的場所,這個就是我們主要的目的。因此,為了圓滿建成寺院,也請在坐的各位來關心。但我們實修佛法的這件事也不必要等待寺院建成,我們可以從現在做起。

http://www.kunphen.com/html/2012/gljy_1228/120.html

更多甘露教言
More Teachings

菩提道次第講授 格西丹增卻佩 ** 第 33 課更新 || Lamrim Teaching with Geshe Tenzin Chophel ** Lesson 33 update
格魯神變祈願大法會開示 2021 於尼泊爾 圓滿法洲寺 || Monlam Chenmo Teaching, 2021 Nepal
2023新春祝福與開示 || 2023 Lunar New Year Teaching and Blessing
供曼陀羅法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修心七義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Seven Point Mind Training
顯密雙修及受持其戒律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Practice and Vows of Sutrayana and Vajrayana
供曼陀羅法暨三主要道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and three principle aspects of the path
Jenang Initiation of Je Tsong Khapa Nepal 2022-03-22 || 三種姓合一宗喀巴大師隨許灌頂 2022-03-22
六臂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2021-10-24 || Mahakala Jenang Empowerment Teaching 2021-10-24
Teaching on The 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 2021-10-24 || 聖道三要開示
怙主果碩仁波切74壽誕 || Kyabje Gosok Rinpoche 74th Birthday Celebration
度母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渡法會開示 2021-03-21 於菩提法洲寺 || Tara Four Mandala and 8 Medicine Buddha Puja Teaching, 2021 at Yunlin Jangchub Choeling
度母四曼扎法會開示 2020-12-20 於台北佛堂 || Tara Four Mandala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Taipei
四百供法會開示 菩提法洲寺 2020 || Gyabshi (400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怙主果碩仁波切 – 菩提法洲寺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2020-08-16
Gosok Rinpoche Teaching on 73rd Birthday for Toronto || 怙主果碩仁波切73華誕多倫多開示
怙主果碩仁波切73華誕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Teaching on 73rd Birthday
7 point mind training || 修心七義教授
金剛薩埵百字明修誦法開示 || Teaching on 100 Syllable Vajrasattva Mantra Practice
修心八頌教授 || Teaching on Eight Verses of Mind Training
如果根是毒,枝葉也是毒;如果根是藥,枝葉也是藥 || Teaching on Poison and Medicine
真修行人每天必定會冥想死亡 || Teaching on Meditation on Death
格魯大威德火供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共修開示 || Teaching on Group Practice
藏傳佛教修行次第 || Stages of Tibetan Buddhist Practice
空性見教授——應成自續兩派中觀見簡介 || Teaching on Emptiness: Introduction to Middle Way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6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5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佛法實修之道(二)——堪千果碩仁波切六秩晉六壽誕慶祝法會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2
堪千果碩仁波切於唐卡暨沙壇城展對工作人員的開示 || Teaching on Thangka and Sand Mandala
佛法實修之道(一) ——4月7日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1
《甘丹聖教增廣願文》講解 || Teaching on Aspiration Prayer for the Flourishing of Je Tsongkhapa’s Teachings
不動佛隨許灌頂開示 || Akshobhya Empowerment Teaching
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灌頂開示 || Thousand Arm Chenrezig Empowerment Teaching
白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 White Mahakala Empowerment Teaching
尊勝佛母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Usnisavijaya Empowerment Teaching
仁波切六秩晉五華誕祝壽法會對多倫多弟子開示 || 2011 Toronto Teaching
曼陀羅表義——大威德金剛壇城所表義解 || Teaching on the Meaning of Yamantaka Mandala
白度母如意輪火供法會開示 || White Tara Wish Fulfilling Wheel Fire Puja Teaching
聲聞乘道次第概述 || Teaching on Sravakayana
大悲觀世音菩薩與圓融自在的人生 || Avalokitesvara And a Happy Life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十二緣起支 || Teaching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Pratityasamutpada
迴向願文 || Teaching on Dedications
如何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噶當十秘財)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in This Life
如何斷除對來生的貪著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to Samsara
菩提心的殊勝 || Teaching on Merits of Bodhicitta
暇滿難得 || Teaching on Precious Human Rebirth
死無常 || Teaching on Impermanence
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 Teaching on Bodhicitta Practice
浴佛法會開示 || Vesak Day Teaching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 Teaching on Merits and Benefits of Bodhicitta
Teachings on Je Tsongkhapa’s 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
大乘長淨戒開示 || Mahayana Vow Teaching
大年初三祈願法會開示 (談煙供及護法的供奉) || Smoke Puja and Protector Offering Teaching
藏傳佛教的內涵 || Teaching on Tibetan Buddhism
皈依開示 || Teaching on Taking Refuge
三十五佛禮懺法教授 || Thirty Five Confession Buddhas Teaching
大禮拜的功德 || Benefits and Merits of Prostration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