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三要開示 2021-10-24

Change Website Language
更改網站語言 སྐད་ཡིག་བརྗེ་ལེན།
Thay đổi ngôn ngữ trang web
Changer la langue du site
Note that some pages may not have translation in your language.
請注意,某些頁面可能沒有您的語言翻譯。
Notez que certaines pages peuvent ne pas avoir de traduction dans votre langue.
Lưu ý rằng một số trang có thể không có bản dịch sang ngôn ngữ của bạn.
Table of Contents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臉書視頻: 六臂瑪哈嘎拉隨許灌頂及聖道三要開示 : 藏語和漢語 || Mahakala Jenang Empowerment and 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 Teaching Tibetan and Chinese Youtube Video

      無等北頂法王 果碩仁波切  六臂瑪哈嘎啦灌頂後講授 

      聖道三要

      聖道三要》或者《三主要道》最主要就是大乘道的心要,若要總攝菩提道所有扼要、心要,全都包含在這三主要道當中,這三個主要的內涵包含出離心菩提心還有空性正見,

      出離心

      而一開始的出離心,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想脫離輪迴出離心出離心為何會如此重要?因為有了出離心就代表具備了能走向解脫的因,不會趣向輪迴因,而會脫離輪迴;如果沒有出離心所攝持,那所造的任何資糧、斷惡、修善,都只是會淪為繼續輪迴的因而已,如果繼續走向輪迴,那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必須想辦法不要繼續的造淪為輪迴的因,因為我們過去就一直在輪迴裡面,所以我們要的就是能夠獲得解脫的因。如果沒有走向解脫,繼續留在輪迴,那只有繼續痛苦而已,因為只要我們獲得了有漏五蘊,它的本質就是痛苦,是絕對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我們如果想要得到解脫,為了這個目的,在內心生起出離心,想脫離輪迴的心,即使只念誦一遍六字大明也好,或者念誦一遍觀音菩薩聖號也好,它都是可以成為我們獲得解脫的因,出離心可以說是一切修行一開始最重要的。若是沒有出離心,就算去修持空性也好,或者甚深的密法也好,或者菩提心也好等等,其實都是很難獲得解脫的,仍然都是只能成為輪迴的因,所以說出離心是修行的入門,非常非常重要,若有了出離心,所造作的善行,才能有辦法脫離輪迴,進而修持菩提心空性智慧,這樣才能圓滿所有道的修持,所以在三主要道當中會先講述出離心

      方便和智慧

      有了出離心才會想脫離輪迴,才會看清輪迴自性為苦,若在內心生起強烈的欲求解脫輪迴的心,最終才能獲證解脫果位,若想解脫就必須依靠道的修持,真正大乘道的修持就必須修持方便智慧這兩種道的內涵,也就是菩提心空性,就好像鳥要飛向空中一定需要具備一對翅膀,具備兩隻翅膀才有辦法飛向空中,最後到達目的地,同樣的,我們要獲證圓滿菩提果位,也一定是要菩提心方便智慧空性的修持,這兩個同時修持才有辦法最後獲證佛的果位,這兩個,不能只有一個,缺一不可,就好像《三主要道》裡面所講到的,

      「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

      (「不具通達實相慧,雖修出離菩提心,終不能斷生死根,應勤通達緣起法」)

      就是告訴我們菩提心空性方便智慧必須並行,光只有一個出離心或者菩提心,是沒有辦法獲得成佛的果位,如同鳥不能只靠一隻翅膀飛行。終不能斷生死根,應勤通達緣起法,若無修持空性智慧無法徹底的脫離痛苦,因為我們輪迴的根本是在於煩惱煩惱的根本在於我執我執的對治唯有靠著無我空性智慧的修持才有辦法獲證,這是為什麼道的修持其內涵必須包含菩提心空性的道理就在這邊,菩提心空性這兩正見,這兩個道的修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所以如同鳥飛行需要兩隻翅膀,必須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這句偈子當中為何不說證得空性,而是說證得緣起之法呢?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深的意涵蘊藏在裡面,就是宗喀巴大師向文殊菩薩祈求,獲得文殊菩薩的教授,文殊菩薩宗喀巴大師的教誡就是,上師本尊無二無別的去做祈請,再多做集資淨罪,再來就是聞思大部經典,龍樹菩薩月稱菩薩等等諸大聖者著作來修持,宗喀巴大師問文殊菩薩特別要注意的是什麼?文殊菩薩說道:必須要注重名言(ཐ་སྙད),若不如此,則思惟:「皆無所有」的話,最終會墮入斷邊,因此重視名言的目的即是遠離斷邊。要瞭解,從空性的意涵裡面所顯現的緣起,就是世俗諦,因此對於緣起的法義要精勤。「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這個地方沒有講應勤通達空性見,而是強調應勤通達緣起法,是有很深的意義,就是告誡我們應該要遠離二邊,必須依於正理之王,緣起的正見。下一個偈頌,”現分緣起不欺」,就是在呼應著空性的正見,雖然講的是現分緣起不欺,其實就是在顯現諸法空性的意涵,是有特別的涵義在裡面。

      「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除了顯示出必須修持出離心菩提心之外,要真正斷輪迴生死的一定是必須具備空性正見的修持,也就是緣起空性正見的修持,這個一定是必要的。

      若是不瞭解其中的分別,就沒有辦法清楚瞭解它的意涵,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講要通達緣起法?最主要就是要讓我們瞭解它的用意,必須要分別出它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真正瞭解空性正見它的另外一個顯現就是緣起的內涵,因此有這個意涵在裡面。

       所有的說法依於名相作為因,來修世俗諦;依於名相,最後的一個究竟的本質結果來修勝義諦,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在講一個法的名相,在世俗諦上面,具有什麼樣的本質或者差別法、什麼樣的功德等等,在勝義諦的時候,講這些法如同幻象,如同夢境一般不真實,沒有根本自性。次第就如同在學習道次第的內涵一樣,或者在學《般若經》的內涵一樣,一開始會先講述法的名相本質是什麼,然後它的定義是什麼?差別法所具有的功德、作用等等;這些部分還是都要先去瞭解。為什麼?因為從一切諸法在名相上,它的因果的關係,也就是因之間相互是如何對應的,會瞭解一切諸法在世俗諦上面其利、害是如何,你就不會混淆,瞭解了這樣的特性之後,進到勝義諦觀察時,會瞭解一切的法絕對都是相互對應的,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也就是緣起而來的,就會馬上就瞭解勝義諦的一切諸法是空性的,無自性的,完全依於世俗諦上面所瞭解到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它們是相互緣起的,相互的對應的,進而能夠去瞭解,為什麼,法,它的究竟本質是空性的,是無自性的,因為在緣起,在相依,在對應的關係上面,它們就是存在這樣一種關係,象徵它不可能是有根本的本質或者自性,因為一切法都是因聚合,都是因對應而存在,從世俗諦上面,緣起,可以瞭解到就是空性的因,有了這個緣起的認知,就能夠進而得到一切法勝義諦空性存在的究竟的實相、意義;就可以得到一個確認。所以它的次第是這樣,為什麼先瞭解緣起法,有助於瞭解空性的意義是在這個地方。

       緣起的正見,緣起的重點就是要瞭解勝義諦空性正見不要只落於斷邊,斷滅見,一定要瞭解在世俗諦緣起的真實內涵,這個是瞭解空性正見,為了不會落於斷滅與斷邊,而能安住於中道無錯亂之正見當中,很重要的意涵在於此。瞭解為什麼要修持方便智慧雙運道的內涵,並且同時並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任何的法,它就是具備世俗諦勝義諦的根本的內涵在裡面,因此必須了解,並且同時修持方便智慧雙運,其根本是什麼呢?我們為了能夠證得甚深空性正見,則應修趣入解脫之世俗支以緣起支 (註1)。為什麼要證得空性?至尊宗喀巴大師說:(《緣起讚》)「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世俗所有的一切的衰敗,或者世俗所有一切令人不愉悅的部分,包含生老病死,不分日夜的就如同雨下一般,這些所有的原因都可以直指我們的無明,它是最根本的歸根究底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因此無明大概是可以分成對於業果無明,和對於真實性,對所有的空性無明。而導致我們在輪迴中流轉,十二緣起當中第一支因此安立是無明。對於會導致我們在輪迴根本的因──無明,特別是對於真實性的無明;一定要想辦法給它做破壞或者破斥,如果沒有破斥無明,也就沒有辦法遮止輪迴,因此這是為什麼要去修持空性正見的原因。所謂的「空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空性其實指的就是任何一個東西,我們要去遮除掉所遮,空掉那個所遮,那個所遮指的是什麼?那個所遮指的是具備可以不依於其他法而單獨存在的一種本質,那種自性的我,那個東西不存在,也就是那個東西空掉之後所存有的內涵就是空性,任何一個東西它可以不依於其他法而存在,這個東西是沒有的;若能瞭解它不存在,就可以瞭解空性。因為一切法沒有可以不依靠其他法的相互依存,或相互對應,或者是緣起而存在。因為對一切法的認知常常都是自性而有的,或自相而有,這個就是我們要遮除的,所遮除的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我們可以遮除掉對一切法,它有自性或者有自相的我的遮除,那也就可以證悟空性。「性」(藏文ཉིད),指「唯此」的特點,「唯此」就是只有這個東西是真實的。

      什麼東西是真實的,就是一切法沒有辦法不依靠其他法而存在而安立,或者說可以不依靠其他法存在的這樣一個特點,這樣的所遮,這樣所要免除掉的東西,它就是我們要遮除掉的,若瞭解到它此意涵,那就是瞭解了空性,或者證悟了空性,大概是這樣。

       所以「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一切痛苦的根本,即指無明。「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指說:若有人能夠證達,而遮除我執無明,證達指甚麼呢?指要證得空性。如果要去除掉導致輪迴根本原因無明,那就要從它相反面去瞭解到一切諸法的真實性是空性,要瞭解諸法真實性的空性,就要去修持,或者去瞭解一切法就是因相生而起,也就是緣起緣起的內涵粗細可分為三種,比較粗分的就是像因果緣起,或者支分緣起,以及唯分別假立的緣起。證得無我時所安立的「緣起」(因相),並非細分緣起,是屬因果緣起與支分緣起當中的因果緣起,雖有細分緣起的意涵,然非屬細分緣起,是屬於比較粗分的認知。所以說見緣起則見佛,這個就是指細分的緣起

      所以要斷除一切世間痛苦的根本無明,是必需要無我正見。無我的正見在佛陀還未降臨世間之前,是沒有人講述無我正見,在以前的印度不論是任何外道,都沒有講過甚深的正法,因為以前的印度很多外道婆羅門的修行者,他們也是在學習修持,想要對治內心的煩惱,有的就到樹林裡面去苦行,並開始修三摩地,從初禪、世間禪,不斷往上修,至有頂禪之間得禪定。是沒有一個真正把無明我執根本煩惱對治,他們頂多只是伏壓一些現行的煩惱,雖要成佛發菩提心或證得無我非常的艱辛,抑或是說目前我們沒有發起禪定,但實際發起禪定十分容易,修六個月即可生起。佛陀難忍娑婆世界的眾生的可憐困境,由悲心使然,發心來到世間度化眾生的。諸天子祈請當時為白幢導師的世尊,久住兜率天紹繼佛位,並說明世間眾生是非常難以調伏的,請他不要來到這個世間,那時候世尊就拿起大法螺一吹響,象徵他的法可以在世間弘揚,因為這樣的因佛陀來到世間講述了佛法世間的這些外道他們所修持的,有些都只是能短暫伏壓現行的煩惱而已,沒有辦法真正斷除掉讓眾生輪迴的根本煩惱——無明我執佛陀他在出家的過程當中,他看到諸多的有情都是忙於世間的雜物,受盡各種的痛苦,他堅定的生起出離心,想要解脫,他也去依止了一些外道作為師長,作為上師,學習了一些外道的法,印度那時候有很多外道,也有外道來到佛出生時候的跟前,授記說佛會怎樣怎樣等等,所以那時候外道是非常多的,佛陀也去學習了外道的法,這些外道的法所教導他的一些修學要旨,頂多只能到達三界的最頂端,有頂;欲界有六重天,色界有十七重天,無色界有四重天,包括外道法的修持,有的可以達到他們所認定的解脫,其實並沒有真正解脫,可能只是在無色界的最頂,有頂這個天,這個境界其實沒有把根本煩惱伏壓斷除的,只有伏壓現行煩惱而已,他還是會繼續輪迴,我們的世尊在無數劫前早就已經成佛了,他只是大悲心發起而想要來到世間示現成佛的過程來度化眾生。外道的法是沒有辦法真正得到解脫的,外道認為將色界煩惱現行斷除,進入有頂天,即是獲得解脫。因此外道跟佛陀講:「你是不可能,是沒有比我教導給你更深的教授」。但是世尊來到世間給予開示——唯有透過無我空性的正見才有辦法斷除掉所有輪迴的根——無明我執,這個是只有佛陀來到這個世間才有的。

       依照九住心三摩地共同修持的次第,如果依照外道的修持,他們是先依照三摩地的修持,達到特殊的身心輕安,然後入於所,先斷除對世間